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这一代中学生不关心社会?来看看中学生如何参与社会生活

北京一零一中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模拟政协大会上介绍自己的模拟提案

很多人觉得这一代00后不太关注社会,就连中学生自己也这么认为。北京某著名初中的初二学生宋雅(化名)随手做了个调查。她打开自己的朋友圈,按顺序翻了同学的10条分享:游戏2条、追剧3条、追星2条、自拍1条、中学生们流行的“点好友”填问卷游戏1条,只有1条与社会生活连接紧密——这名同学用同学们为疫情手写的鼓励组成了“九宫格”,然后写了大大的4个字:中国加油。

这一代中学生真的不关心社会吗?

在这10条微信中,点赞人数最多的就是这条“中国加油”。宋雅也在其中。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是不关注社会。”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赵玙璠说。

她最近一直在关注着家门口的一条路——怀昌路。因为关注这条路的改造,寒假前她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虽然这个寒假因为疫情而延长了,社会生活也被按下了“暂停键”,但赵玙璠仍然希望她的建议能够尽快被采纳,“生活还在继续,这条路关系到周围几个村子人的出行方便与安全。”

就在赵玙璠获得科学建议奖的同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高一学生李俊豪与其他6名北京的中学生,一起观摩了今年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他们也将自己的模拟提案带上北京两会。

吐槽=关注社会?

提到中学生就会提到青春期,而与青春期相伴相随的是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和容易冲动的情绪,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很容易对一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又往往只停留在“看不惯”“有意见”这个层面上。

宋雅记得上个学期刚开学时,由于新入学的初一年级人数较多,到食堂吃饭时,很多学生觉得一下子变得拥挤了,而且还因为个别人排队加塞儿,同学间发生了几起冲突。吃饭问题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大事。

在宋雅的学校,流传着一个众所周知的“吐槽专号”。这本来是由高中同学管理的一个普通的微信号,同学们有什么不想当面说的话,就写出来发给管理员,再由管理员发到微信号上。结果,那段时间同学们对食堂的不满意太多了,“有时候写完一项作业再去看手机,一下子多出上百条信息。”宋雅说,但是,这些信息更多的是一种不满情绪的表达。“看不惯”“禁止初一新生吃饭”“最讨厌这些新来的了”等话语不停地刷着屏,很少有人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发现问题,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政治老师于静说,但是学生要想真正关注社会,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和吐槽这个层面上。

北京一零一中高一(1)班的杨璐对此有切身的感受。

去年下半年,杨璐通过参加学校的模拟政协活动,和小组同学一起做了一份《在大中城市依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立出租车司机休息站》的调研报告。

大多数中学生对出租车司机并不陌生,但是大都停留在打车、约车这个层面上,即使曾经想过相关的问题,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真正开始着手调研时,杨璐和同学走遍大街小巷,一起采访出租车司机。面对同学们的问题,“操着不同方言的出租车司机们,有的抱怨个不停,有的摆摆手让我们放弃,有的缄默不言。”杨璐深刻体会到:其实抱怨很简单,不过就是义愤填膺加上一份无奈。

随后,杨璐和同学们又去采访了交通管理部门。她们得知: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想办法,只是苦于还没有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

“那天黄昏,当我逆着光从出租车里出来,橙黄色的暮光淹没了我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面对社会的痛点拿出建设性意见才有意义。”杨璐说。

从吐槽到建议距离有多远?

“我终于知道从平时的发现问题、吐槽到真正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提案之间到底有多远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李俊豪说。这次他观摩了北京市的两会,还提交了一份模拟提案。

从一个想法到最终成为一份合格的模拟提案,并不容易。

“一份合格的提案,不仅要具有严肃性、适切性、可行性、科学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给出建议,而且建议要明确到是针对哪个具体的部门的,不能说空话。同时,整个提案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部分之间、每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缜密的,要能经得起推敲。”李俊豪说。

李俊豪记得自己曾经跟随政协委员一起去视察“12345热线”(市政府便民电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样的参观视察到底是做什么。”李俊豪说。于是,委员们走到哪儿,他也走到哪儿;委员们看什么,他也看什么。参观结束后,李俊豪按要求写一份感受,“我当时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就空洞地把热线夸奖了一番。”

不久之后,李俊豪又去观摩了区里的政协常委会。在会上,委员们要对之前的视察“12345热线”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李俊豪才发现:委员们做了一份非常“有内容”的报告,很多观点背后都有依据。“这之后我有了一个意识,要对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李俊豪说。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会辨别和思考

做到言之有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查研究。但是,把这件事真正做实了也并不容易。

与李俊豪同在一所学校的刘雨鑫,是一名初二女生。她去年完成了一项调查研究,所撰写的报告《关于搭建网络互助平台实施独居孤寡老人养老全覆盖》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

对于她来说,完成这份研究最难的一步就是“如何敲开那些老人的家门”。

“暑假里,我手里攥着设计好的问卷,去敲小区里那些老人的家门,但是不少老人根本不开门,有的即使开了门,一听要做问卷,马上就会关上。”刘雨鑫说,要进行后续的研究,就要获取调查数据,就要进行访谈,但是如果无法敲开门,那么后面的所有步骤都无法进行下去。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老师张桐说,孩子接触社会就像是幼儿跳台阶,小朋友只有自己尝试过了,才知道什么高度自己跳下去会腿疼。中学生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是在升高台阶,只有自己亲自试过了,才能知道每升高一个台阶自己要克服多少困难,也只有真的克服了困难才能继续登上更高的台阶。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好过。

“在学校,老师如果想批评我们,总要先铺垫,再鼓励,然后找好措辞,最后把批评的话说出口,生怕伤了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李俊豪说,但是到了社会上,进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没有人保护你的玻璃心,他们会把问题直接指出来。

“不能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北京一零一中政治老师李杰说,中学生们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会辨别和思考。

这也正是让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两年媒体中报道的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案例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学校里学知识,现在参与社会意义不大:“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他们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

确实,无论是模拟政协还是提出科学建议,中学生们拿出的报告并不完美,“不过没关系,其实,中学生们今天走出的这一小步,是在为了他们将来的研究继续积蓄力量。”张桐老师说。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化学特级教师吴卫东说,学生们在活动中无论是去旁听、参观,还是亲自调研,这是他们学习进入成年人社会的开始,这是他们学习做事、做人的过程,在这个真实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和学习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标准的工作方式。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