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给出室内公共场所的“防护指南”

随着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的有序恢复开放,市民又可以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不过,这些室内空间相对密闭,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市民前往这类场所应如何做好科学防护?这些场馆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给出“防护指南”。

当前,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疫情仍在高位运行,南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疾控专家建议:市民还是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如必须去,应科学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市民应遵守场所管理规定,遵守公共场所文明规范,配合场所实行的限流限量、预约、错峰入场等措施,测量体温、规范使用‘场所码’登记。”疾控专家表示,市民最好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袖遮挡; 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及时洗手。”

室内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外出回家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市民回家后将鞋子、外衣等挂在通风处,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手机、钥匙等经常触摸的物品,应定期用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擦拭,并妥善处理好口罩。”

对于各场馆,专家强调必须从严从紧落实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各场所入口管控须严之又严,场所消杀全面彻底,客流调控精准细致,继续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除规范进行测温、验码外,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引导市民规范佩戴口罩并保持‘一米线’。”

场馆内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很重要。专家建议:馆内要确保有效通风换气,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消毒; 为市民提供的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游设备等物品应“一客一用一消毒”,“公共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除室内环境外,专家提醒各场馆需加强工作人员健康培训,“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